佛山高新區對接跨國技術轉移潮,發力高端制造業
核心提示
對接國際化,佛山高新區“二次創業”征程注入國際科技基因,明確珠三角國際科技園的新方向:將在產業國際化、人才國際化和公共配套服務國際化三大方面開啟新的發展階段。
昨日上午,在廣東省新光源產業基地舉行了廣東省新光源產業基地三大項目落成與佛山高新區珠三角國際科技園啟動暨科技金融結合創新推進大會。為廣東區域科技國際合作創出新模式的佛山高新區珠三角國際科技園正式啟航,借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浪潮,佛山將為自身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爭奪更大的話語權,在廣東省創新體系中發展成為中堅力量。
三大方面拉開國際合作
昨日,佛山高新區與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CARITS)簽約共建北美中心,佛山高新區國際化之路邁出嶄新一步。該中心旨在為佛山高新區引進人才和進行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搭建離岸平臺和直接通道。
佛山高新區的“二次創業”之路,明確國際科技合作三大方面:產業國際化、人才國際化和公共配套服務國際化。
佛山高新區與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北美中心這一合作平臺,正是佛山高新區國際人才戰略部署中的一步。不久的將來,佛山高新區將陸續迎來來自美國、英國、德國等地的引領世界科技潮頭的科技人才。
區域經濟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江浙地區一些國家高新區的發展,顯示出“人才集聚”戰略,比如,截至今年4月份,昆山高新區已引進外籍高層次人才超過3000人、海外留學歸國人員近千人。
佛山高新區的產業已具備一定的國際化基礎,汽車、光電、新光源等產業,均有國際級的企業入駐。“雖然產業有一定的國際化基礎,但國際人才引進仍是短板,我們要通過搭建國際平臺引進更多的掌握國際頂端技術的國際人才,補充高新區的人才力量。”佛山市市長劉悅倫指出。
另外,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力合(佛山)科技園落戶佛山高新區,更是為佛山高新區國際科技產學研之路搭建強支撐。該研究院率先在美國設立了創新創業機構——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北美創新創業中心,研究院與教育部簽訂“春暉計劃”合作、與牛津大學簽訂國際創新合作合作,為國內各地區引進海外人才和技術建立了離岸平臺和直接渠道,為搭建國際產學研創新平臺提供了基礎。
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區委書記、佛山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鄧偉根認為,珠三角國際科技園的定位是一個很重要的起步,搶占發展的制高點,解決了高新區資源要素整合的短板,使下一步整個產業制造水平的提升,向價值鏈的高端方向發展。除了產業與人才的國際化合作,佛山高新區還將創新產業社區建設,摸索在高新區內建立起具備國際化水準的產業社區。
搭國際合作平臺搶占制高點
經過20年的發展,2011年,佛山高新區工業總產值超過2380億元,利稅總額超過148億元。經濟總量上雖取得好成績,但是與國家級高新區建設發展要求還存在差距。
在全國高新區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形勢下,佛山高新區暫時落在了后面。開發面積不到10平方公里的上海紫竹高新區,2011年單位產值高達220萬元/畝。相比之下,規劃面積480多平方公里的佛山高新區核心園區,單位產值則明顯偏低。
在空間載體上,佛山高新區核心園區從面積為3平方公里的禪城園區,搬到了面積200多平方公里的南海獅山園區,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在體制上進行重大調整,授予高新區核心園區市一級管理權限,建立獨立財政,并要求其每年投入不少于50個億,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建設;另外,建設一整套科技創新體系,吸引一批優質項目進駐,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必須樹立國際化視野,才不會在新一輪發展中落后于人。”國際科技合作成為撬起佛山高新區“二次創業”的“杠桿”。
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一方面,繼續引入項目形成高新產業集群的發展模式,正受到土地資源瓶頸的挑戰;另一方面,國際產業轉移浪潮,多個區域緊抓機遇積極與國際產業對接,迎來了全新的發展局面。新的國際產業轉移浪潮中,產業轉移內涵正在發生著新的變化,大量的國際創新合作尋找區域進行合作,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國際創新人才在國際上的重新布局。
佛山需要搭建一個全新的載體來對接國際產業轉移新浪潮,珠三角國際科技園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這一更加開放的國際化合作平臺,將對國際科技、人才等資源產生引力,在佛山高新區形成聚集。廣東省政府寄望佛山緊緊把握發展機遇,積極引進創新資源和人才,大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努力打造高水平的國家高新區。
廣東省“十二五”產業規劃中提到,廣東將規劃建設廣深研發創新軸、珠三角主體產業帶、東西北特色產業帶,即“一軸兩帶”的空間發展布局。依托廣州和深圳兩個國家創新型城市構建“廣佛創新圈”和“深港創新圈”,形成研發創新軸上的兩個核心,以核心帶動輻射推進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
珠三角國際科技園的定位,在國際合作平臺建設上搶占制高點,佛山高新區在國際產業格局中,承接跨國技術轉移,推動高端創新創業,加速進軍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高端。在這里搭建的科技公共服務平臺不僅僅服務于佛山本土企業,更將輻射整個珠三角,為珠三角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新能量,佛山高新區未來可望在廣東省科技創新體系中成為中堅力量。
撰文:吳曉芳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