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清華研究院人自豪并風趣地稱自己為“四不像”機制。哪“四不像”?“既是大學又不完全像大學,既是科研機構又不完全像科研院所,既是企業又不完全像企業,既是事業單位又不完全像事業單位?!鄙钲谇迦A大學研究院副院長劉偉強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此表述。他說,正是這四個“不像”,讓深圳清華研究院成為“立體孵化器”,孵化出一個又一個優質的“蛋”。
如今,技術密集的研究所、資金密集的創投公司和知識密集的培訓中心在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各自運作,相互交織,并不斷擦出火花,點亮了一個又一個科技和資本結合的“神話”。從1996年到2012年16年間,有拓邦電子、數碼視訊、達實智能、海蘭信、和而泰等16家上市公司從這里走出來,并成功孵化高新技術企業近千家。獲得多項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進步獎,申請專利數百項。平均每年有超過15項重點成果實現產業化,產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深圳清華研究院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們并未固步自封、停步不前。在三年前,他們又把目光投向了更遼闊的大洋彼岸,投向了那聚集全球科技精英的世界科技之谷——美國硅谷。這既是在深圳市委市政府“深企走出去”大戰略的鼓舞下,也是深圳清華人自身在創新道路上,迸發出來的更大更強烈的創新需求。
深圳清華研究院提出了新的戰略目標:往高處走,提升水平;往遠處走,國際視野;往縱深走,做精做強。研究院追求世界一流的技術和項目,而硅谷是世界科技創新源頭。30年來清華畢業生出國兩萬多人中,70%集中在美國,僅硅谷就有一萬多名清華校友,其中有一批人在美國高科技公司歷練多年,具創新思想,并有非常強烈的回國創業愿望。
2009年9月,深圳清華研究院決定,到硅谷創建創新創業中心,重點吸引創新型企業和產業,吸引高科技的創業團隊。
美國硅谷,深圳清華研究院人來了。
2010年1月,深圳清華研究院在美國硅谷正式掛牌成立“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北美創新創業中心”,成為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境外設立的第一家人才引進、技術研發、企業孵化、創業投資基地。
靠前扶持 引才新模式
創業中心位于美國西海岸舊金山灣區,由10多個城市組成的硅谷高科技帶的核心位置。周邊坐落著一大批鼎鼎大名的世界級科技公司,比如谷歌、因特爾、思科、甲骨文等大公司總部,還有NASA研究中心、摩托羅拉研發中心等。創業中心所在的寫字樓,造型獨特,設計別致,文化氣息濃郁,很像一座藝術博物館。而且交通極為便利,緊鄰美國西部交通大動脈101號公路。記者一行從舊金山機場出來,很容易就找到了中心的位置。
美國當地時間11月29日,由深圳商報記者和深圳特區報記者聯合組成的“深企走出去”北美報道組一行三人,來到位于美國硅谷的深圳清華研究院北美創新創業中心采訪,受到創業中心魯京主任的熱情接待。
在創業中心會議室,魯京向記者介紹說,研究院給創業中心設定的首要任務,是建設高層次人才引進交流平臺:他們在硅谷交通便利的中心地帶,租了270平方米的辦公室,迅速融入到留學生的各種推介活動中去。許多興趣小組活動、沙龍等也到這兒舉行。邀約清華校友、當地成功企業家來創業中心介紹項目。創業中心很快門庭若市,成為廣大華人留學生交流的中心。
但創業中心也很快注意到一個問題,一些有意回國的海外研發人才技術尚不成熟,如馬上回國可能導致水土不服,倘若在國外培育一段時間,待技術成熟時再移植到國內,成功率將大大提高。而且,不少留學生馬上回國有各種困難,而按照原來的政策,回國創業的人全部回國落地后才能享受各項扶持政策。
于是,創業中心調整策略,將扶持政策前移,在硅谷建立孵化平臺,與深圳孵化基地互動,為回國人員的創新創業提供前期支持與服務,創新了引進人才的模式。
深圳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了創業中心的做法。2010年9月,市委書記王榮率領深圳第七次海外高層次人才招聘團到美國招攬人才時,專門為依托創業中心而成立的深圳(硅谷)創新創業人才引進中心揭牌,使深圳清華研究院北美創新創業中心同時也成為深圳在海外招攬人才的前沿陣地。
2010年,創業中心的人才聚集工程被列為“深圳十大自主創新項目”。
創業大賽 拓寬引才渠道
如何遴選世界級技術和人才?讓他們脫穎而出?作為一個新落戶的創業促進機構,如何在吸引人才和項目的同時推廣自身品牌?
2010年10月,深圳清華研究院北美創新創業中心與美中高層次人才交流協會合作,在硅谷舉辦了“北美高層次人才創業大賽”。這是華人在全美舉辦的第一個人才創業大賽
為了舉辦好這次創業大賽,創業中心廣為宣傳,魯京主任還做客舊金山星島電視臺“商界縱橫”欄目,專門推介人才創業大賽,一時間創業大賽成為舊金山灣區華人的熱門話題。大賽的效果超出預期,在全美各地也引起熱烈反響。到2010年11月底,僅一個多月時間,大賽組委會就收到來自美國15個州共186個技術項目的參賽申請。這些項目覆蓋了生物醫藥、清潔技術和能源、云計算/物聯網/智能電網/移動互聯網、集成電路和系統、先進制造等五大領域。決賽當天,有近千人參加了大會。大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大賽組委會初選出66個項目。2011年1月9日,大賽決出前十名獲獎項目,資助該項比賽的國內城市當即與部分獲獎項目簽約。
人才創業大賽目前已經成功舉辦了兩屆,第一屆大賽收到申請參賽項目186個,第二屆大賽申請參賽項目猛增到300多個。大賽組委會在每次大賽結束后兩三個月內,會組織獲獎項目和人才回國,到國內沿海發達地區如珠三角、長三角進行展示,尋求合作。在組委會的精心組織和推介下,一批獲獎科技項目落戶國內,迅速得以產業化。
大賽的成功舉辦和良好效果,不僅越來越吸引在美國的華人高科技人才和技術項目,也引起了國內地方政府的高度關注和濃厚興趣。去年,江蘇鎮江有關部門主動來到美國硅谷,上門找到了創業中心的魯京主任,要求開展合作,籌辦類似的人才技術賽事。
“北美高層次人才創業大賽”極大拓寬了創業中心遴選技術項目的視野,一大批蝸居在美國硅谷或其他地區的優秀華人科技人才和項目浮出水面。
如今,第三屆北美高層次人才創業大賽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將于今年12月啟動。
天使基金 科技創業及時雨
創業中心的設立,改變了過去“在家等人才、開會招人才”的傳統做法,創新思維、創新模式、創新點子,建立起深圳與硅谷雙方互動的孵化平臺,把人才引進與科技合作、企業孵化、開拓海外市場結合起來,為國際人才進入深圳及中國更廣闊的內地搭建起研發平臺、投資平臺、交流平臺、孵化平臺。
短短三年時間,深圳清華研究院北美創新創業中心,扎扎實實地并卓有成效地開展著工作。創業中心在北美、在國內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關注度也越來越高。據創業中心網站數據顯示,在中心網站建立不到兩年時間里,網站的訪問量接近一萬次,來訪者范圍涵蓋了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
2010年初,深圳清華研究院與總部設在北京的清華企業家協會合資在美國硅谷成立了1000萬美元的“天使基金”。全球金融危機之后,硅谷的項目或企業普遍遭遇“資金短缺”,“天使基金”的成立無疑為硅谷的一些具有良好成長性的科技項目送來了及時雨。
設立了“天使基金”,使更多創業者帶著項目紛紛找上門來,科技項目源不斷擴大。基金一成立,深圳清華研究院北美創新創業中心每周都要對3~5個項目進行評審。創業中心成為初創科技企業融資和孵化的平臺。
手握投資基金,創業中心在接待大量來訪者的同時,也主動走出去,尋找具有開發潛力的新興科技項目。
石墨烯是一種新型材料,堪稱人類已知的強度最高的物質,是目前已知導電性能最出色的材料,科學家們預計石墨烯可以用于電動車、晶體管、觸摸屏、基因測序等各個領域,將掀起材料行業的一次革命。但是,石墨烯是一種造價高昂的新材料,其合成技術和加工工藝尚未達到商用階段,世界上許多頂尖材料科學家都在進行技術攻關。
創業中心了解到這一情況,并得知美國某大學的3位華人研究人員在研發利用石墨烯將電容器的存儲能力提高一個數量級課題,且他們正在艱難爬坡階段。創業中心主動找到他們,建議他們先成立公司繼續研發,待時機成熟時再進行產業化。他們接受了這一建議,拿出100萬元成立了公司,同時天使基金投資230萬元。目前正在深圳和無錫兩地共同開發這一技術,每個月已經能生產幾十公斤中國的石墨烯?,F在研究院正繼續孵化這家企業,幫助他們真正產業化。
雙基地建設:深圳硅谷優勢互補
深圳清華研究院北美創新創業中心魯京主任帶記者一行參觀了建立在創業中心的兩個常設實驗室。這兩個實驗室分別是寬帶通信實驗室和數字家庭實驗室。
魯主任介紹說,創業中心之所以會常設實驗室,基于的考慮是,美國硅谷是全世界科技的前沿和源泉。中心引進的科技團隊回到深圳后,在充分享有國內的人力資源、產品配套以及各種政策優惠的同時,仍然可以利用創業中心設在硅谷的實驗室,享有世界最新的科研創新和資訊。從而實現深圳與硅谷的實驗室互動,優勢互補,這樣就可以加速攻克科技難關。
楊大力博士團隊就是兩地實驗室互動的受益者之一。
楊大力博士團隊是深圳清華研究院北美創新創業中心,2010年當年為深圳引進的第四個高科技團隊。旅美多年的楊大力博士研究的技術,是無線通信領域的一項全新技術。2010年,楊大力博士及其帶領的創業團隊從美國回到深圳清華研究院,成立射頻技術實驗室,并獲得額度為500萬元的科研資金。
在創業中心的支持下,楊大力的團隊在深圳和硅谷兩地分工合作,6名成員在深圳,4名成員在硅谷。在硅谷發揮技術和信息優勢,繼續深化完善核心技術,而深圳的實驗室則側重加速產業化的應用研究。由于兩地同時開發新產品,以最快的速度研發出了高效節能的微型化無線通信射頻前端系統,它可應用于各類無線基站、直放站和移動單元的終端,屬于節能減排的綠色無線產品,能夠使整個無線系統節能4倍以上。產品一問世,就拿到數千萬元的訂單,經濟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硅谷畢竟更易接近世界最新技術,更易購置一流研發設備,我們把這種在深圳和硅谷兩地同時設置研發團隊的模式稱為雙基地建設,可以組合優化兩地的優勢,達到成本最低、效果最優?!鄙钲谇迦A研究院副院長劉偉強博士也如是評價。
短短三年間,深圳清華研究院北美創新創業中心和依托它而建的深圳(硅谷)海外創新創業人才引進中心,通過北美和深圳雙基地建設,傾力引進最具創新力的創業團隊,先后引進數位國際科技領軍人才、數十個一流科技創業團隊和項目。其中包括今年9月剛剛定居深圳的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資深會員、半導體激光委員會成員、擁有21項美國發明專利的年僅44歲的胡海博士。這些人才和團隊以及他們所研究的項目,為引領深圳高新科技產業走在國內和世界的前列做出了突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