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院長嵇世山建議:
兩會期間,如何建設創新型城市的議題引起代表委員廣泛關注。對此,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院長嵇世山在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建議,在深圳建立“國際創新合作基地”,推動深圳創新型城市建設。
嵇世山建議,由市科創委和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聯合組建“深圳國際創新合作基地”,主要承擔三個職責:首先,打造國際創新合作和創新驅動的示范基地。目前,清華大學已與世界近150所大學和機構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擁有豐富的國際科技人才資源、獨特的先進技術渠道和協作網絡,同時,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在美國硅谷建立了北美中心;與英國牛津大學簽署了技術轉移合作協議、建立了歐洲中心,并互設辦公室;在莫斯科正在籌建俄羅斯中心。利用這些資源,依托“深圳國際創新合作基地”,用2至3年時間,將部分有意向的國際著名高校吸引到深圳,組成國際創新合作聯盟,并逐步發展壯大,探索出由中國主導的國際創新合作創新模式。
其次是通過投資、并購等資本手段,引進國外早期小型高技術企業入駐深圳。該轉移基地將建立配套的服務與國際技術企業的超級孵化器,除了為引進的項目孵化提供物理空間和必要資金支持,還提供人力資源、市場、財務等綜合服務。嵇世山院長表示,與國內科技體系和國內技術市場的銜接服務,可以讓創業者把更多的精力專注在產品研發和生產上,逐步在深圳形成和完善相關產業鏈,從而為深圳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推動引擎。
再次是為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及孔雀計劃引進人才提供配套服務及支持。
他表示,國際創新合作交易體系涉及技術評估、產權交易、涉外法律、涉外專利等一系列功能單元,如果沒有專業的體系支撐,將無法快捷地實現轉移交易。因此,在該基地中,要吸引資產評估、知識產權專利代理等相關中介機構,形成圍繞國際創新合作交易的全面服務能力。
記者: 楊婧如
來源:深圳特區報